罗马书12章的交通,开始于对12:3节的讨论。该节经文说“我借着所赐给我的恩典,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乃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适度。”一个弟兄对此提出问题说,这个经文和上文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保罗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这个?什么是照着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适度?
社会上种族的冲突,通常也会渗透到教会里来。所以我们在前面罗马书的读经里面,也提到保罗的一个负担,是希望罗马教会的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能够彼此接纳、和平相处。这个可能也是这里保罗这样说的背景。保罗在这里就是在劝诫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两派,能够彼此看到对方的长处并且不要高看自己。
我分享说,基督徒之间或者教会之间最大的难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过于高看自己的恩赐或者呼召,而轻看别人的恩赐和呼召。第二个,就是轻看自己的恩赐和呼召,却羡慕甚至嫉妒别人的恩赐。
首先个人之间是如此。所以保罗在12:4-8节,用身体的不同肢体来做比喻。我们每一个都是基督的身体上的不同肢体,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功用。口和舌头都是身体上的肢体,但是有不同的功用。他们对于说话的功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口过于高看自己的恩赐,舌头不配合的话,我们光有口是无法说话的。如果舌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口更显扬,而轻看自己,嫉妒口,并且放弃了自己的功用的话,口也无法说话。
这就是这里所说的,照着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适度。我们要知道神量给我们的度量是什么,给我们的呼召和恩赐是什么,首先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当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之后,我们就能彼此配搭,把神的工作完成出来。
从身体的角度来说,你无法从口变成舌头,或者你同时做口和舌头。但是在属灵上却是可以这样的。因此保罗在谈到我们是基督身体上的不同肢体之后,就特别提到我们照着信心的程度发预言(申言)、服事就忠于服事,教导就忠于教导,劝勉的就忠于劝勉,分授的就当单纯,带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乐意。当我们忠于神赐给我们的一他连得恩赐的时候,神就会让我们的恩赐繁增。
比如,你可能开始只有传福音的恩赐,你带了一些人得救,你只是一个传福音者。这只是一个恩赐。但是你开始教导这些新得救的人圣经的真理,你慢慢就发展了你教师的恩赐。你因为需要牧养他们,你也会发展你牧师的恩赐。等你带得救的人变得更多了,甚至成了很多的教会,你就成了使徒。当然,如果你追求先知的恩赐的话,或许你还可能是一个使徒性的先知。
我2015年离开地方教会,到灵恩派去学习,碰到了很多有先知预言性恩赐的人。好多人在第一次和我见面的时候,都说,你有一个教师的恩赐。神给了你一个恩赐,让你一旦明白了一个真理之后,就用别人能够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好多人这样对我发预言。他们的确有先知预言性的恩赐,因为这个的确我里面也有这个印证,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在地方教会的经历。地方教会实行申言和祷言背讲,鼓励每个弟兄姊妹学习为主说话,因此在地方教会的很多弟兄姊妹都有教师的恩赐。地方教会的氛围是人人申言,你讲的不好大家也说阿门、鼓励你,渐渐人人敢讲,人人有机会学习讲。教会又鼓励大家学习圣经,所以很多人都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教师的恩赐。大家都可以侃侃而谈。
但是我在地方教会聚会13年之久,结婚十年不孕,希望寻求一些与主亲近的弟兄姊妹帮助我们了解一下,神对我们的旨意是什么,以及如何得着医治,但是没有人能够帮助我。后来我在圣灵的引领下,到了一些灵恩的教会,碰到一些有先知性恩赐的基督徒,他们能够在祷告之后看到异象或者得到一些神奇的启示。有一些人甚至看见异象我们有孩子,并且分享给我们,成了我们艰难时期的安慰。这些预言的话语中,有一些也不见得是对的。但是总的来说,对于我们那个时候的确有了一些盼望和安慰。后来神也亲自对我说话,之后也有了一个神迹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先知恩赐是真实的,也非常渴慕追求先知的恩赐。我在兰迪克拉克(Randy Clark)的职事 Global Awakening 开设的先知训练班学习并结业,不断学习和操练,渐渐也开启了先知的恩赐。虽然恩赐依然不够显明和成熟,但是我开始有很多异梦、也看见一些异象。尽管这些恩赐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是很有争议的。但是从我的经历上来说,我的确经历了信心度量的扩大,也经历了恩赐的扩大。
因为地方教会不承认、不学习、不了解、也不教导预言的恩赐,我在地方聚会自然不可能学习到先知和预言的恩赐。就好像你经常锻炼一块肌肉,这块肌肉自然强壮;而你不常锻炼、或者从不使用某一块肌肉,这块肌肉就自然不会强壮。
地方教会之所以不教导预言的恩赐,是基于历史上他们对于这些预言恩赐的错误和带来的混乱的判断。这个判断是真实的,但是预言的恩赐在那个时候不成熟,但是在后来有了很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地方教会基于过去的不好的经验,完全关闭了这扇门。这就是世人常说的,把洗澡水扔出的时候也不要婴孩了。还有一句英文的话,是Misuse is not the excuse to not use(滥用不是等于忽视不用)。就是灵恩运动历史上有很多滥用恩赐的事实,但是滥用恩赐,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恩赐的借口。
地方教会也不主张和教导神医,原因是他们认为追求神医,会让信徒不重视属灵的生命和成长。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人们的身体不能得到医治,反过来,也会限制信徒属灵的生命成长。我自己的需要在地方教会无法得到解决,这难道不能证明是我们缺少了什么吗?我的经历并不是独特的。我在网上Youtube和微信公众号分享我的经历 ,都有美国和中国的地方教会的信徒写信给我,肯定我的经历,并且商讨如何得到医治。虽然我并没有那么显扬的恩赐,也没有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我们交通后都承认,地方教会的教导是缺少了很多东西。
因此除了先知的恩赐之外,我也极力追求医治的恩赐。我跑到纽约去参加甘坚信(Kenneth E. Hagin)儿子Kenneth W. Hagin的医治聚会,请他替我祷告也能够得到医治的恩赐。他犹豫了一下说,这个完全是取决是神,就很勉强地替我祷告了一下。但是,在晚上我做了一个异梦,在梦里,我看见耶稣在一个高处对我说,祂已经赐给我医治的恩赐了。我说,没有啊。然后主说,举起你的右手。我就举起我的右手,然后一股电流流过我的右手。然后主耶稣又让我举起右边胳膊,这次热流又流过整个胳膊。后来有很多有先知性恩赐的人都说,神赐给了我医治的恩赐,让我坚定持续为太太祷告,神会通过我的祷告医治我的太太。后来,果然我太太神奇地怀孕。
正如我的先知恩赐不怎么显明,我的医治恩赐也是很有限,除了太太神奇怀孕之外,我也替很多人祷告过,也没有多少人得到医治。但是,我回顾我这几年学习的经历来说,我的确在信心的度量上扩大了,恩赐也扩大了。尽管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但是我还是进步了。
这个过程让我有了深深的感叹。我一方面,感谢地方教会对我的帮助和属灵的成全,以及地方教会帮助我们发展教师的恩赐。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也感谢灵恩派的教会,帮助我发展先知和医治的恩赐。我的恩赐在各方面都有限,但是神的恩赐是无限的。我们不能高看我们教师的恩赐,而轻看别人的先知的恩赐。
灵恩派的一个先知雷克乔纳(Rick Joyner),特别比较教师的恩赐和先知的恩赐,认为这两种恩赐需要彼此平衡。他说,先知常常从神获得启示,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恩赐的平衡,他们常常会教导偏颇的真理。比如历史上“山脉主义者”(Mountainist)很注重预言的恩赐,他们宣示他们得到了特别的启示,结果教导了错误的真理,对于后世基督教对于先知恩赐的误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比如,1950年代灵恩医治复兴中的威廉·布朗汉(William Marrion Branham)非常有先知的恩赐,常常可以说出病人的症状并医治他们。但是他晚年的时候,教导异端和错误的真理,甚至自称是以利亚。所以先知恩赐需要教师恩赐的平衡,来不至于走向极端。
但是教师恩赐需要先知恩赐的平衡。很多传统的教会只重视教师的恩赐,否认、忽视或者贬低先知性的恩赐。渐渐,教导容易变成了教条。教会缺少异象,慢慢就会面临教会死沉的情形。这些都是过于重视教师恩赐,忽略先知恩赐带来的结果。圣经还说,没有异象,民必放肆(箴言29:18)。这里的放肆可能很多人觉得过于严重,但是很多教会死沉是事实。原因就是教导过多,缺少主新鲜的说话。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教导的恩赐,但是只重视教导的恩赐,就会发生所罗门所说的情形:“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传道书12:12)。这句话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读书,而是读书要和经历相结合。异象和异梦是与主在主观上的交流,是属于先知范畴的,是在经历上认识主。读经和学习是在真理上认识主,是属于教师恩赐的范畴,是在知识上认识主。这两者需要彼此平衡。
我离开地方教会之后,访问了很多的教会。我看到每个教会在神面前的呼召都不同。有的教会重视教导真理,有的教会注重敬拜,有的注重24小时祷告敬拜,有的注重禁食祷告,有的注重宗教仪式,有的注重解救儿童事工,有的注重照顾穷人。等等,不一而足。每个教会和每个宗派都有从神来的呼召。但是教会之间不和,往往在于一个事实,就是往往把神给我们的呼召当做神最重要的呼召。其实,不一定的。这可能是神对我们最重要的呼召,但并不一定是我们所蒙召的就是在神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事情。神的工作是很大的,因此我们不同的教会在神的眼中,也是不同的肢体,一同来完成神全备的计划。
如果我们把神对我们的呼召当做神全部的工作,或者当做神最中心的工作,而忽视学习、了解和配合别人的呼召和恩赐,就会容易枯干或者走向偏颇。因为我们是一个身体上的不同肢体,我们教师的恩赐需要来平衡那些有先知恩赐的人,有先知恩赐的人又要来平衡那些有教师恩赐的人。
如果你注意观察不同教会的情形,重视恩赐、但是在主话语上不够扎实的教会,往往会容易在真理上出现错误的教导,或者生命上不够长大;这一类的教会容易散,和偏向自由和散漫。
对于重视圣经教导,但是却不重视先知恩赐的教会,往往会知识道理一大堆,但是容易局限在象牙塔里,没有神及时的说话和引领。这一类的教会往往自以为认识真理,但是很多教导其实是知识道理和传统。这类教会常常圣灵的运行也不够强,教会和信徒往往会死沉和枯干。这类的教会往往容易走向律法主义。
我只是举了教师和先知两个恩赐来做比较,还有其他的恩赐也很重要。比如,很多教会不重视赶鬼事工,也会慢慢导致很多问题。还有关于使徒恩赐的职分,以及今天教会是否还有使徒也很有争论。但是我认为使徒的职分今天依然有,忽然这个职分也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篇幅有限,就不再这里详细讨论其他的恩赐。
因此除了个人基督徒要承认我们的信心的度量有限,恩赐有限,需要其他肢体的配搭之外,教会之间也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教会的合一不是整齐划一。教会的合一,必须承认教会的多样性,以及他们在神面前有不同的呼召 。教会的合一,不在于任何的方法。教会的合一来自于,对神真理认识的合一。如果我们对神的真理认识不合一,任何方法都无法将我们合一。
我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地方教会在洛杉矶的早期聚会中,按照地方原则实行在合一的立场上聚会。一个主张方言的团体和地方教会在合一的立场上聚会,但是最终因为大家对方言有不一样的认识,虽然领头人希望大家放下彼此的歧见,在合一的立场上聚会,最后还是合不来分开了。我离开地方教会到灵恩运动中,经历了圣灵的浸并讲方言之后,才确实认识到方言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真理,对于基督徒的属灵经历是很重要的。方言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是恩赐中最小的恩赐。方言是很重要的一个恩赐,是一个门槛,很多人过了这个门槛,才能追求更多的恩赐甚至属灵的生命的进步。关于这个真理争议很多,但是要记得保罗特别嘱咐教会不要禁止讲方言(林前14:39),以及他说他讲方言比众人更多(林前14:18)。但是实际上,很多教会已经是实际上禁止讲方言了,这与保罗的教导不合。我这里也没有时间来解释关于方言的真理,我录制了19集关于圣灵的浸和讲方言的真理,在网上YOUTUBUE上可以搜索到,有兴趣的可以去详细了解。但是对于认识了讲方言的重要性的人来说,很难放弃讲方言。虽然我不需要在聚会里讲方言,但是我知道,不认识方言的人是缺少对某些属灵真理的认识,以及缺少某些属灵的经历。我虽然不勉强别人讲方言,但是别人也不需要勉强我私下祷告不讲方言。这个基本的真理的认识的不同,就让教会分裂为两大派。谁说方言是最小的恩赐呢?一个最小的恩赐,为什么能够成为造成基督教最大的一个分裂的原因呢?这说不通啊?可见,方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是仇敌竭力拦阻基督徒认识并操练的一个真理和恩赐,目的是拦阻基督徒属灵生命成长和获得属灵的恩赐。
当然,关于方言中的假冒、以及说方言的基督徒属肉体的情形,无论是在哥林多教会或者现代的教会中都是真实存在的。关于方言中错误的教导也比比皆是,比如,不说方言就没有得救这样的论述,都是不符合圣经的。这些都让不了解方言的人绊跌。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滥用恩赐不应该成为不使用恩赐的借口。实际上,这是仇敌攻击方言这个真理的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人们对它产生误会,让这个真理污名化。凡是被污名化的东西,我们都要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往往越被污名化的东西,可能越重要。
我举了方言一个例子,就指明拥有大约6亿到7亿基督徒的灵恩运动,和另外大约相同人数的福音教派无法合一。这是因为大家对真理的认识不合一,还有大家的生命不成熟。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方法,包括“地方合一”的立场这样可能很好、符合圣经的方法,也无法把人带到合一里面。 问题不是出在方法,问题是在我们这个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硬要合一,就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组织式的合一,比如天主教教皇和不同等级的宗教体系来维持合一;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联合,但是却往往面和心不和。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合一。
慕安德烈说,教会和宗派的分裂在于不够被圣灵充满。他举了一个例子,好像海潮下去,出现一个一个浅滩,每一个浅滩就好像是一个宗派一样,那里面有鱼,大家在那里各自为政,也牧养自己的鱼。浅滩的藩篱就好像宗派的藩篱一样。只有当潮水上涨的时候,才会除去一切藩篱,达到合一。真正的合一在于圣灵充满全地,耶和华的荣耀充满全地,人们对耶和华的认识,如果水充满洋海一样,那个时候才能合一。在这之前,任何的方法都无法让我们达到合一。
我对于这个提问的弟兄说,其实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合一而追求合一。我们自己和主的合一就可以了,慢慢随着基督身体身量的长大,对真理的更高的认识,慢慢就会带来合一。合一是圣灵做成的,不是我们人能够做成的。在这之前,学习彼此相爱是最重要的。
最后回到罗马书12章的四段话,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主题。第一段,是我们要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做一个活祭,这是我们合理的事奉(12:1)。第二段,我们借着心思的更新而变化(12:2);第三段,是我们各自看自己照着神赐给我们的度量,不要高看自己,与其他肢体配搭运用恩赐。但是同时也要渴慕信心的度量增加,并带来恩赐的增加。第四段,就是在任何事情上有爱。爱弟兄,爱仇敌,彼此和睦。当我们把爱活出来了,就是活出了合一。 或许这就是保罗对罗马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信徒的负担吧。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