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4章讲述了一个瘸子得到彼得医治的故事,他之前的四十年在那里讨饭,在这个时刻才得到医治。我们这次读经的感动是,这个瘸子的信心和坚持不懈让他最终得到了医治。今天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寻求神的过程中,不要因失望沮丧,也不要被宗教的灵吓阻,而是敢于付出代价和在信心里追求神给我们的所有应许。

为什么四十年没有得到医治?

读到使徒行传4章的时候,圣灵的带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看那个彼得在美门那里医治那个瘸腿的病人的故事。虽然在第三章就提及了这个人得到医治的故事,但是第四章继续记录这件事产生的影响, 就是祭司、受殿官、撒都该人等来把彼得抓起来,并审问他们靠什么能力和在谁的名里做这些神迹奇事。彼得当然告诉他们是在耶稣的名里,他才能行这样的神迹。祭司长这些人在耶稣活着的时候行出那么多的神迹来,也都没有相信耶稣,何况对于这个从加利利来的彼得这个小毛头彼得,他们更是不会接纳。

后来他们只好吓唬他们一顿,不要让他们在耶稣的名里传扬,但是彼得他们也不听。到了4章22节记载说,“原来借着神迹医好的那人,有四十多岁了。”一个弟兄问,这里说到这个人四十多岁了,到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这个问题就引出了我们今天交通的主题,就是如何从这个被医治的瘸子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

我说,四十多岁的意思是说,至少他四十年是活在没有医治的光景中的,那四十多年了,他才得到医治,这里面也很有意思。首先,四十在圣经中是试炼的数字,无论是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或者禁食四十天,都是说到试炼。那么这个人在四十年内没有得到医治,他有没有受到过什么试炼?

在以色列讨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讨饭的人都是有残疾的人,比如巴底买的两个瞎子。他们在讨饭的时候,听见耶稣经过了,就扔下衣服跑着喊着“大卫的子孙,救救我们”,他们要能看见。有的讲道人解释说,他们扔下的衣服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以色列那个祭司长、长老、经学家等领导体系批准发下来的一件衣服(Cloak)。这件衣服的目的是确认你是个瞎眼的人,然后以色列人在此基础上,才按照律法规定的照顾穷人和瞎眼的,允许他们在某个地方讨饭。但是时间久了,他们的这件衣服就成了一个象征,一方面是体制内的批准,他们可以讨饭可以接受人的救济;另一方面,他们又或许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当他们仍下衣服去追耶稣,不顾门徒的批评和拦阻的时候,他们就等于抛弃了自己旧有的身认同和瞎子的地位。

用美国现代的例子就是说,好像抛弃了相当于美国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或者残疾保险一样的体制内福利,去凭着信心来追求耶稣。这个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祭司长、长老和经学家不喜欢人信从耶稣。信的人,比如耶稣医治的那个生来瞎眼人和他父母的例子,要被他们从圣殿里赶出去。这个等于是扫地出门。以色列人是非常注重社区和圣殿的,等于是将他们与他们家人和社区隔绝。这个代价是真的很大的,但是巴底买和另外一个瞎子不管这些,抛弃体制的束缚和福利,去单单信靠耶稣,自然他们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另外我也简单提到睚鲁的女儿得医治的过程中,那个血漏的妇人得到医治的故事,那个女人不断地说,“我只要摸着耶稣的衣穂就能得到医治”,她也不管自己是血漏的妇人,是不洁的,如果按照律法是不应该到人多的地方去的,人们可以用石头打死她的,她等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见耶稣,当然最后耶稣也称赞了她的信心。

凡是圣经中得到医治的人,除了神的怜悯和主宰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之外,每个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一个某方面出色的人,无论是信心、或者坚持,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从这几个简单的例子来看,这个在美门口讨饭了四十年得到医治的人也是这样一个不简单的人。

首先,美门是在圣殿门口。我在中国,曾经亲眼看见到一场水果摊贩打架的例子。在一个大学的门口,有一个好的位置,两个摊贩为了争夺一个好的位置而大打出手。我根据在中国的经历,知道你在一个市场上摆摊或者一个学校门口摆摊买东西,你没有两下子你是占不到最好的位置的,就算你占了最好的位置,如果别人比你厉害比你狠的话,也可以把你赶走。虽然以色列不是中国,但是我们也未尝不可以猜测,或许在美门口讨饭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个位置。美门口到底有多少位置可以讨饭?有到底多少瘫子希望在哪里讨饭?可能有很多人。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这个瘸子能够在美门门口讨饭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在那里多少年,有没有四十年,但是或许会有相当长的时间。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大祭司或者谁那里有没有什么亲戚,或者说体制内有人,或者说他黑道上也厉害,没人能够把他挤走。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提示,告诉我们这个人不是个一般人。如果他是体制内有人的或者获得了体制内的好处的人,他们接受彼得的服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肯付代价,就说明这个人不一般。

这个瞎子能够混到这个位置,可以说是不错的,或许外面很多瞎子都可以说,你在美门能够讨饭,多幸福啊?不用风吹,不用雨淋,碰到的都是去献祭的人,不差钱,比我们这些在外面讨饭的人强多了。但是这个瞎子似乎并不满足,继续寻求更多,这个要说明他不简单。他的渴慕更多,说明他的不简单。

还有,耶稣也出入过圣殿多次,耶稣活着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这个瞎子,如果没有就算了,如果有,祂并没有医治他,那这个瞎子有没有失望,不来这里继续讨饭了?我们要知道这个瞎子,虽然外面看不见,但是里面却是在寻求医治。他外面虽然不知道,但是里面是在用信心寻求。为什么我们敢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保罗也医治过一个人,并且特别提到保罗看到那个人有信心可以得医治,才释放的医治。换句话说,圣经中得到医治的人很多都是里面用信心在寻求的人,他本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使徒却看见了。我们想象这个瘸子是一个渴慕得到医治的人,甚至他这么多年坚持在美门口寻求周济就是盼望这个,甚至他在有可能错过了耶稣的医治之后,他都没有放弃,这个人的坚持也说明这个人不一般。

神祝福谦卑的人

那如果耶稣见过他,为什么不医治他呢?首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他见到过耶稣。我们提到一个原则,就是好像耶稣说那个祂医治的瞎子一样,是为要显明神的作为。只不过,这个案例是特别留给使徒们的,要借着使徒显明神的作为。彼得是加利利的渔夫,大家并不买他的帐,但是神却要借着使徒行神迹奇事,为的就是借着他们显明神的作为。没有人相信彼得这样的小毛头,但是这个瘸子可能是在灵里寻求并在灵里认识彼得的人,他因此就能得着彼得的帮助,这个也算他的谦卑或者慧眼,这个就说出他不一般。他虽然是希望彼得周济他,并没有期待彼得医治他。但是相对于大多数人鄙视彼得这个来自加利利的人,这个瘸子没有同样的偏见。

现在在教会里,多少人看不起神使用的一个不起眼的人,因着骄傲不能去接受一个貌似不如我们的人的帮助,让我们错失了多少祝福!如果如前面所说,如果他是出身贵族或者上层社会的一个瘸子,能够在美门口这样的风水宝地得到一块讨饭的位置,他肯去向彼得这样一个穷渔夫去讨钱,或许就是他肯降卑的地方吧。这个肯降卑就说出他的不简单。至少很多大祭司、经学家和守殿官都拉不下那个架子来接受彼得的帮助,或者耶稣的帮助。他们甚至说,这些人都来自加利利的,加利利能有什么好东西呢!?

神常常借着卑微的人说话。神也常常借着我们看不上的人对我们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如果有一个骄傲的灵的话,往往不能及时捕捉到主对我们的说话,因此错过了神的祝福。

医治见证背后的故事

我们通常读圣经往往喜欢从大的角度和传统的角度来读经,读这一章也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圣灵浇灌、彼得大有能力方面来读,但是却会忽略另外一个角度。比如这个瘸子,他得到医治,对他自己,或者对他因为他的瘸子受到多少羞辱的家人,将是怎样的拯救?

我也做了简单的见证,见证到我们得到医治生了神迹宝宝,给我们家带来的莫大的影响。我多年拜菩萨的妈妈说,你们以前的照片都看起来苦苦的,虽然强装笑脸,但是现在的照片都是掩饰不住的内心的开心。我妈妈还同意不拜菩萨了,说你信的神能行神迹奇事,事实在这里搁着呢,因此她也信主受浸。

前面提出那个提问的弟兄也见证,他妈妈摔伤瘫痪五年之后,借着别人传扬福音,就凭着信心站立起来,这个对他的震撼的影响也是如此之大。他妈妈瘫痪在床五年的时间,等听到福音之后,就凭着信心站了起来。当时他还在中学读书,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福音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这个弟兄的妈妈,后来还来到美国探访她的儿子,我亲眼看见了她。

我不否认圣灵的浇灌、彼得的医治的权柄和能力都对于这个瘸子的医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个人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一个获得神医治的人,对于彼得这样的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事工的对象;但是对于得到医治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生命的拯救。

我在寻求医治的经历中,遇到很多人的反对和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今天神不再医治了,但是我告诉他们,我们宁可相信神的医治最后没有得到,也不愿意怀疑神的应许而放弃寻求。最后我们选择继续坚持寻求医治,最后终于得到了神的医治。我谈到这段经历也常常说,如果没有得到医治,神的医治对于他似乎就是0%,而如果他得到医治的话,神的医治对于他的经历来说就是100%。没有中间地带。或者说,你要么得着了,要么就没有得着。

神不偏待人

我们最后交通到,神是不偏待人的,神都设定了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有你的神迹奇事和祝福等待着你,但是神更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得着你的自己,让你对祂的信心增加,对祂的爱有活的认识和经历。但是很多人都中途放弃了,不能坚持到底。弟兄姊妹,不是神不愿意祝福你,也不是神偏心,而是你没有走到神给预定的蒙福的道路上就终止了。我们特别鼓励那些还在苦难中经手试炼的弟兄姊妹,要一定相信神的爱和祂的预备,继续在信心里寻求你盼望的神迹奇事,你一定会得着的!

为什么凡物功用没有继续实行?

使徒行传4章最后一段讲述了大家凡物共用。这里特别提到巴拿巴把房产捐出来,放在使徒脚下(36-37)节。有人在聚会中提问,为什么这里特别提到巴拿巴?我的感动是,这是一个特殊的场合,是神拣选使徒的时候。因此巴拿巴把自己的房产卖掉放在使徒的脚下,就证明了他对神是绝对的,因此得到了神的喜悦。后来圣灵也拣选他和保罗一起做使徒。他的故事和亚拿尼亚的故事是相对的。亚拿尼亚卖了房产只捐了一半,但是却说捐了全部,因此被神击杀而死。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是圣灵在这里特别拣选使徒的时刻。这样刻意的欺骗神,才受到神严厉的惩罚。我们知道,在目前的教会里,很多的基督徒连十一奉献都做不到,远远不如亚拿尼亚所奉献的,神也没有这样严厉的惩罚他们。所以这里可能是因为神在拣选使徒,而亚拿尼亚渴慕使徒的名分,却没有这样绝对的心志,才受到神严厉的惩罚。这样的惩罚可能是神给祂拣选的仆人的高标准,而不一定是对教会的普遍原则。

亚拿尼亚本来可以和巴拿巴一样,成为一个使徒。但是好像一句中国俗语说的,“公主的心、丫鬟的命 ”。亚拿尼亚虽然渴慕善工,但是他却有一个卑贱的灵。他虽然想要得使徒的名分,但是却不肯付出相匹配的代价,结果什么也不得到,反而受到了严厉的审判。这对我们今天服事神的人,也是一个警醒。

另外还有一个弟兄问,为什么凡物功用没有继续实行啊?我按照上面亚拿尼亚的例子的原则来说,这里可能也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因为五旬节后教会产生,要把福音通过耶路撒冷传出去。因此特别需要一般使徒能够绝对奉献自己,不仅是奉献自己的钱财,也是能够全人摆上。这个行动关系到福音能否第一次从耶路撒冷传扬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好比,这是一个大炮安装的第一发炮弹,因此火药装的需要比较充足。这样的凡物功用和绝对奉献,都是为了耶路撒冷的福音广传出去,而做的特殊行为。

虽然凡物功用并没有一直实行,但是历代有属灵复兴的时候,人们都有这样绝对奉献的例子。我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信心之父乔治·穆勒(George Müller)凭着信心建立孤儿院,因此也感动了很多人捐款资助。有一天,一个老妇人把一生的积蓄捐给了他。这个贫穷的老妇人说,我积蓄了一生,希望能够买一件我心仪的大衣,我马上就要攒够钱了。但是神今天感动我把这个钱捐出来。穆勒说,你这个钱太珍贵了,你再考虑一下吧。这个老妇人坚决把钱捐出来了。

在约翰·达秘(John Nelson Darby)领导的普利茅斯弟兄会运动(Plymouth Brethren)中,很多弟兄会的成员都是家境富裕,他们都在达秘的榜样之下,捐出了自己的财产甘愿贫穷服事主。达秘本人出身贵族,家境富裕,但是为了福音和教会的圣洁,他也特别甘愿放弃财富。我不是说我们服事神的人要贫穷,而是当时的圣公会很多神职人员都没有得救,并且贪婪世界,因此达秘为了追求教会的圣洁,才甘愿做出了相反的见证。

这些都是圣灵在不同的时间特别的感动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