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使徒行传第七章,我们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聚焦于司提反的一篇道以及他被石头打死的经历。我们讨论的重点主要是在于,为什么司提反看见了天开了,耶稣站在神的右边,而另外一些人却不但没有看见,还捂着耳朵去用石头打死了司提反呢?我们必须反问自己,我们是那个看见天开了地司提反呢,还是那个捂着耳朵、什么也没有看见却拿石头打死司提反的人呢?

我们是看见天开的人还是逼迫看见天开的人?

这样的故事远没有过去。灵恩派的一个美国牧师比尔强生说,神每一波新的行动的人都受到被神上一波行动中使用的人的逼迫。不要谈不同宗派之间的互相逼迫,连灵恩运动中新一波的运动,都受到上一波灵恩运动的逼迫。我猜测比尔强生说这句话,或许是指着灵恩派的这些行动说的。比如举一个例子,在灵恩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灵恩派受到他们所在宗派的逼迫,后来慢慢就成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一个很大的灵恩派宗派,我们给它起个假名A宗派。这个A宗派刚刚兴起的时候,受到很多传统的福音派的教会的逼迫。不过这几天听到澳大利亚的一个先知尼维尔强森(Neville Johnson)在一篇信息里说到,“先知威廉·伯兰罕(又译:伯南汉,William Marrion Branham)并没有自称自己是以利亚(这个是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来批评他是异端),而且有录音带证明他说自己不是以利亚,这个是这个A宗派的人编造的。”那么如果尼维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A宗派曾经被逼迫的团体也后来开始逼迫别人。另外产生所谓的“多伦多复兴”的加拿大的一个教会原来是葡萄园运动(Vineyard Movement)的一个教会,但是这个复兴起来的时候,葡萄园运动的带领人约翰韦伯(John Wimber)却革除了这个教会。虽然据说他临死之前又后悔了,但是这类事情不仅仅是在灵恩派的团体中有,在其他宗教团体中和基督教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我们就不举其他例子了。

这里的问题是法利赛人、经学家、长老和祭司是以色列人中精英中的精英,他们自以为认识圣经、认识神,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逼迫爱主的人,而是认为自己在服事神,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为什么这些神子民中的精英的精英会犯这个错误呢?明明人家司提反都看见天开了,耶稣站在神的右边,他们不仅看不见,反而捂着耳朵打死他了呢?

我们不要定罪法利赛人、经学家、长老和祭司,我们要小心自己,可能我们有一天一不小心也堕落到这种光景里,就是别人看见天开了,我们反而捂着耳朵定罪他们是异端,要打死人家,我们还以为自己是在服事神。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固化的偏见和传统

一个姊妹在聚会里说到,她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人超过40岁以后,往往只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断固化自己已经有的认识,慢慢就变得顽固狭隘。因此她建议,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教会中间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了解不同的观点,让信息可以自由的流通,以至于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角度和新鲜的信息。

我在英国伦敦读书的时候,和一个同样来自中国的室友有一些关于如何做中国菜的讨论。她发现我在做饭的时候,先把油加热,然后再把姜、蒜放进去加热,然后才把蔬菜放进去炒。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先把蔬菜放进去炒,然后才把姜、蒜加进去。我说,我从小就看到我妈妈是这样炒菜的,所以我这样做。她说,她从小看到她妈妈是后放姜、蒜的,所以她认为我所做的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笑话。但是可以看见传统对人的影响。我们都是成长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别人教导我们特定的事情,自然我们就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偏见。

我在阅读本章的内容的时候,发现司提反的讲道几乎是在重复以色列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难道听司提反讲道的以色列人不熟悉吗?他为什么要重复这些故事?我在聚会中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我说,我个人感觉司提反的讲道没有什么高深的,都是重复以色列的历史的内容,为什么他的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圣经里呢?为什么以色列人听了那样恨恶司提反,甚至杀了他呢?

在六章结尾的时候,记载以色列人指控司提反不断地“糟践这圣地和律法”(使徒行传6:13),七章开始的时候,大祭司说“果真有这些事吗”(使徒行传7:1)。之后司提反就开始讲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的故事,然后讲述以色列人如何在亚伦的带领下拜金牛犊以及以后拜其他偶像的故事。之后又提到约书亚、大卫和所罗门,并且批评以色列人历代以来都杀死先知,并且不遵守神的律法(7:2-53)。然后54节记载,以色列人十分愤怒。然后才发生了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的事情。

看似司提反好好仅仅在重复这些历史的故事,但是他却重新叙述了这个故事,最后得出结论以色利人杀死先知又不遵守律法。这个叙述的结果,可能和那些杀死以色列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叙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不同的叙事的力量。就好像我上面讲到那个笑话,当我做中国菜的时候,先放了葱蒜的时候,那个室友就觉得受到了挑战一样。

历代以来,很多君王和独裁者都非常重视控制叙事的力量。你如何讲述一个故事,最终会影响人的思维,并且让他们形成一个强烈的认知和偏见。而我们要打破这个认知和偏见的一个方法,就是重新讲述这个故事,但是却是从不同的角度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会挑战听到的人的思维定势,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固然顽固的人拒绝改变,甚至杀死了司提反,但是司提反的改变叙事的努力,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他这样的努力,最终改变了扫罗(后来成为保罗)的既有观念。

我在聚会中特别提到,保罗既然是神在他母腹的时候就拣选了他,为什么神在司提反殉道之后,才向保罗显现?如果神早点儿向保罗显现的话,不是会拯救了很多被保罗逼迫和抓到监狱里的人吗?为什么?原因就是,神需要司提反的重新叙事和殉道的见证,给扫罗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冲击,才预备好他进入与神相遇的经历中。

换句话说,在使徒行传8章中,耶稣在扫罗往大马色的路上向他在大光中显现,不仅仅是神的主宰;也是司提反的重新叙事和见证带来的自然结果。我们今天也可以有同样的属灵经历。当我们的心思的帕子被除去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到与神的相遇的经历中。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圣经真理的固化的理解,或者我们心思中基于传统的偏见,都拦阻我们进入对一些属灵真理的认识,因此拦阻了我们无法进入更深的属灵经历。

我们的心几时转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很多保罗在圣经中讲述的属灵真理都来自他的属灵经历,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够把它们联系起来。比如,保罗在林后3章讲述的属灵真理,可能就来自于他在这里的经历。保罗说,摩西脸上蒙上了帕子,好让以色列人不能看见那渐渐废去的荣光(林后3:13)。然后保罗转换角度说,不幸的是,以色列人心思刚硬,迄今诵读旧约的时候,还有同样的帕子,他们还没有得到启示,这个帕子已经在基督里废去了(林后3:14)。保罗接着说,“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留在他们心上;但是他们的心及时转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而且主就是灵;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但我们众人既然以没有帕子遮蔽的脸,好像镜子观看并返照主的荣光,就渐渐变化成为与祂同样的形像,从荣耀到荣耀,乃是从主灵变化成的。”(3:15-18)。

保罗在这里讲述,以色列人的对旧约的偏见就是一个帕子,而这个帕子拦阻了他们认识耶稣基督。这个帕子就是他们的心背离了主,但是他们的心几时转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帕子一旦除去了,就可以用我们好像镜子的心,观看和返照主的荣光,慢慢就变化成为主荣耀的形象。

如果主的荣光好像太阳的话,那么以色列人的帕子就好像乌云一样。阴天并不是没有太阳,而是乌云遮蔽了太阳。同样,扫罗之所以在往大马色的路上遇到了神的大光,除了神的主宰的显现之外,也取决于他的心思中的帕子被挪去了。如果保罗的心思里的帕子没有被挪去,那么神的大光也会被这个好像乌云的偏见遮蔽。主耶稣就是神的光,为什么很多以色列人或者其他不信的人无法见到神的光?这并不是说耶稣不是神的光,或者光照不够强,而是他们心思里的帕子拦阻了他们看见光。就好比虽然电的能力很大,但是一个小小的绝缘体就能阻断大能的电力。

因此司提反在这一章里的讲道,对于在旁边站着观看的扫罗来说,起到了一个醍醐灌顶的作用。保罗在腓立比书3:5节,提到他第八天受割礼、属于便雅悯支派,是法利赛人。他在使徒行装22章提到,他也曾经在迦玛列脚前,按照以色列人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所以他的思维被以色列人的叙述塑造了。他为神热心,以为逼迫基督徒就是服事神。那个时候他心中的帕子还没有除掉,因此做了很多逼迫神的事情。但是司提反的陈述,却帮助了保罗在心思里得到开启。

司提反讲道的重点,在于他叙述的故事虽然都是包括保罗等以色利人熟悉的历史故事,但是他得到的结论完全和传统的教导不同。司提反在使徒行传7章51节说,“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时常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司提反满有圣灵,因此在圣灵恩膏的涂抹之下,这句话可能给保罗产生了很强烈的心理震撼。

这样的经历绝对不仅仅是保罗的经历,也是我们今天的经历。我是来自中国的一个移民,我在美国得救的教会里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我们传福音给美国人,也给中国的移民,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中国移民对福音更加敞开。我们有的时候就讨论其中的原因。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很多中国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福音,因此听到之后,就对他们产生很大的震撼,因此就接受了救恩。但是很多我们接触到的美国人,从小生活在基督教的国家,都听说过耶稣和圣经的故事,因此他们十分熟悉了。这些熟悉的知识反而成为了他们心里的帕子,拦阻他们认识神。我也告诉一个美国基督教的朋友,熟悉不等于与神的亲密。她也非常认同。

不仅在传福音上是如此,基督徒在认识圣经上也是如此。很多基督徒对于一些圣经经文已经有了成见或者固定的认识,认为某些经文是什么意思,另外的经文是什么意义,因此他们关于圣经经文的知识也成了他们心中的帕子。因此很多基督徒读圣经的时候,往往读完如同嚼蜡,很难得到新鲜的亮光。但是,当我们除去我们对神的话语既有的认识的帕子,谦卑在神面前祷告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新的亮光。而这些亮光就能照亮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基督徒的属灵光景。

神抵挡骄傲的人

神抵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4:6)。一个人一旦骄傲之后,有的时候对别人很明显的信息,却能成为我们的盲点。中国历史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1912年建立民国之后,一个军阀袁世凯夺取了总统的权力。但是他心里还是希望做一个中国的封建皇帝。但是全国人民都反对。但是他的儿子等人,给袁世凯做了一份假的报纸,上面都是报道全国人民都希望他登基做皇帝。据说袁世凯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这个盲点和错误的信息却让他犯了大错误。他登基做皇帝之后,受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很快就死掉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见我们的消息不能封闭,也不能骄傲。如果我们的教会在接受信息上是非常封闭,无法接受或者有意无意限制自己宗派的弟兄姊妹学习其他教派的信息,长此以往也会因为信息不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一个人骄傲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与神的关系上出了问题,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是这样。有一些基督徒团体认为他们理解的圣经绝对是正确的,往往就犯下这个骄傲的错误。我们都没有绝对的掌握真理,所以一旦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时候,这个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司提反交棒给保罗

我们也看到司提反好像一个接力赛的选手,他跑完了他的路程,把接力棒交给另外一个跑的很快的选手保罗。换句话说,司提反跑完了自己的赛程被提到神的同在中去。主耶稣为什么早不向保罗显现晚不向他显现,就在司提反殉道以后这个时候向他显现呢?是因为司提反做了见证,这个种子种在保罗的里面,保罗成了司提反的复制。

为什么我们说司提反复制了保罗?因为我们知道殉道者的血,往往会播下一个福音的种子,然后产生出福音的果子来。当司提反在那里为主讲说见证,并且不惜殉道,在殉道的时候还饶恕那些逼迫他的人,就好像耶稣死前的祷告一样。司提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的复制。司提反就好像一个镜子观看返照主的荣光,因此当保罗在观看司提反的时候,他可能看到了司提反脸上返照的耶稣基督脸上的荣光。

保罗在林后4:6节说,“因为那说光要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为着光照人,使人认识那显在耶稣基督面上之神的荣耀。”他这样说,或许也是出于他自己的经历。司提反好像一个镜子一样,他观看司提反满有荣光的时候,就好像看见了司提反这个镜子上返照的耶稣的荣光。而耶稣基督是神荣耀的光辉(希伯来书1:3),耶稣基督好像一个镜子一样,祂的镜子(面)上就返照了神的荣耀。保罗在观看司提反的时候,就透过司提反这个镜子看到了主耶稣的面(镜子),又通过主耶稣的面(镜子)看见了神的荣光。

司提反在这一章的讲道和殉道,虽然对于很多以色列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看见司提反所看见的太开了的景象,甚至用石头打死了他;但是对于扫罗来说,却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他或许不仅看见了司提反见证的神的荣耀,或许他也看见了司提反看见了的异象,就是“天开了,耶稣站在神的右边”(使徒行传7:55)!

神在地上祂选民中的工作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司提反就是跑前一棒的人,他跑到了他人生的重点,做下了美好的见证和榜样,这个见证和榜样就得着了保罗,保罗就成了跑下一棒的人。我们甚至可以说,保罗可能是这个接力赛中最好的选手。他也把神的工作比作运动员。他说,“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书9:25上,27上)保罗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和对自己要求严格的运动员,他也跑了他当跑的赛程,打过了那美好的仗,得了他的华冠和奖赏(提后4:6-8)。

我们要做今天的司提反和保罗

我们最后的感动是,我们只有成为一个司提反这样认识神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这样把神活出来的人,才能在地上有这样一个强烈的见证,我们的见证才能帮助保罗这样的人打破他们的心思的帕子,才能保罗这样大器皿的属灵的工作的果效。反之,如果我们不够认识神,就不会真的把神活出来,也不会做出那么有效的工作。我们如果是跑上一棒的人,我们必须做出司提反的见证,把帮交给最好的人。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做保罗这样的人。如果我们是跑下一棒的人,一定不要辜负前人的托付,能够忠信完成神呼召我们的使命。

当别人为主做出强烈的见证的时候,我们要打破心思里的帕子,而和他们一起看见他们所看见的异象,而不是捂着耳朵把人家打死。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今天我们是看见天开了的司提反和保罗呢?还是捂着耳朵打死司提反或者差点打死保罗的以色列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