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25章是谈到安息年和禧年的问题,安息年是每七年一次,禧年是7个7的49年之后的第二年,就是五十年一次。安息年的那一年神不允许以色列人耕种,而禧年的时候所以卖身为奴隶的人得到自由,卖的土地也有回归买主。
我们在交通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圣灵的感动,我们不知不觉就谈起来美国大学里面的一种制度,就是教授每7年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年的休假,英文叫做Sabbatical Leave,就是大概从安息年的安息这个词(Sabbath)延伸来的。在这一年里,教授可以选择休息,什么都不做,不需要教课,不需要完成任何科研的任务,可以去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教授用这个机会去专门研究一个平常因为教学工作忙碌而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或者选择到国外学校进修一段时间。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美国大多数有名的大学也都是基督教教会建立的,因此这个制度的设立,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基督教的浸润。
设想一下,最初亚当犯罪的时候,神审判了亚当,并且要亚当耕种自己出自的土,汗流浃背才可户口,所以说,一周从头到尾辛辛苦苦流汗赚钱是出于神的命定,那么为什么神又借着以色列人设立安息日的规矩,让他们安息日不干活呢?这不是浪费人力资源吗?对于勤劳吃苦,恨不得24小时都赚钱的中国人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特别是到周末的时候,虽然美国今天已经非常世俗化了,但是常常还碰到星期天早上商店关门卖不到东西的情形。我听到一些华人老年人就常常说,这些美国人,周末是商店赚钱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却关门大吉,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都是美国社会还是深受基督教浸润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神让亚当汗流浃背才可糊口呢?是神没有办法供应亚当的吃喝需要,让亚当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吗?不是的,是因为亚当犯了罪,需要借着苦难学习顺从,圣经告诉我们,连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都因苦难学了顺从(希伯来5:8)。那为什么神又让以色列人安息日不要干活呢?同样的道理。因为人一天工作六天,主要目的并不是找钱、赚取生活所需,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学习认识神。因为摩西说,人生的日子,不过是70岁,强壮可以活到80岁,其中所可以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诗篇90:10)。上班不容易,做人不容易,做媳妇不容易,做父母不容易,人生很不容易,当人们在人生遇到各样的不如意的时候,就难免会生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慢慢人就会寻求神,也就找到了神。这就是神的设计。安息日的目的,就是停下来想想,上一周六天里我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那么多事情,我有没有找到神,有没有更认识神。如果没有找到,接下来又有一个星期开始了,可以继续开始这个循环,或许下一个循环的时候你就找到神了。
人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开始的时候,害羞,不入戏,扭扭捏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太入戏,演的太投入了,观众走了,舞台空了,自己还不肯下台。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不入戏,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也不努力,甚至颓废,不愿意去积极参与寻找,甚至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另一类人的太入戏了,不了解或者忘记了安息日的原则,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赚钱,甚至把身体都赔上了,而且从来没有想到过信仰和永生的问题,啥都没有得到,一死了之,因为人空空的来,空空的去,什么也带不走。
当然还有一类人,就是也不明白六天工作和第七天守安息日的真正意义,就学会了装。就好像台上牧师讲道,我在台下刷脸书或者微信一样。我外面在这里遵守一切的规矩,但是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的心并不在这里。这一类的人,多是在神的选民中间,看似啥都参与,但是其实也没有得到多少实际的益处。
真正的安息日的原则,就是停下来。为谁停下来呢?当然是为神停下来。圣经诗篇46篇10节说,你们要安静,就知道我是神。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听不到神的声音,而是我们太过忙碌,就好像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钱包被人偷了都没有感觉。但是当你安静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的时候,哪怕一缕微风吹过你的头发你都感觉得到。人们不能认识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太过于忙碌,没有安静下来等候神。中国人讲忙碌的”忙”字,就是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死亡的“亡”字。就是忙到心都死了。
不管是不信的人,或许神的子民,如果我们一味忙碌,甚至一味忙碌为主的事工,都能让我们的心死。很多被神使用的神的工人,也都见证,事工的忙碌导致他们与神的关系疏离了。所以不仅属世的追求和劳苦让我们远离神,连基督徒的事工都可能让我们脱离在神里的安息。
停下来说起来容易,其实是很难的。不信你可以试试。你如果决定停下来祷告神,或者等候神,你会发现没有祷告几分钟你的思绪就难以控制,你可能一分钟之前在东京,下一分钟就在洛杉矶了。你思绪的旅行速度似乎比光还快,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让你难以控制。所以真正操练祷告做得好的人,主要是操练心思控制的好,能够控制心思不跑野了,约束在灵里,让我们的心思聚焦于主和天上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就是我们的心思的控制操练的练达了,我们就能很快进到灵里,与主交通,活在神的同在中。
我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安排偷渡到美国的蛇头,在某个边境地方的瀑布中间安设了一条钢索,蛇头安排偷渡的人徒步走过这个瀑布,瀑布水流特别湍急,偷渡的人需要紧紧抓住钢索,如果稍有不慎或者力量疲惫,被冲下去就必死无疑。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图画,就是说我们的心思中的杂念或者属世的牵绊甚至事工的压力,都好像瀑布一样,企图把我们冲下去。但是我们的安息和信靠的锚,就好像那个钢索一样,我们必须卸下我们的劳苦重担,将我们的盼望放在属天的应许上,好像偷渡的人把盼望放在未来在美国的生活上一样。希伯来书6章19节说,“我们有这盼望如同魂的锚,又牢靠又坚固,且通入幔内”。
我们是在地上生活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肉体,但是我们的魂却可以选择,或者将心思置于灵,就是生命平安,或者将心思置于肉体,就是死(罗马书8:6)。我们魂的锚可以安置在至圣所里,就是我们的灵里,就好像上面希伯来6:19节说的;也可以将我们的魂的锚安置在世界上,等世界的洪流冲来的时候,我们也被裹挟而去,随之灭亡了。
所以神设立安息日的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停下外面的活动,无论是赚钱还是事工,从世界的忙碌中暂时停下来,将我们的魂的锚安置在至圣所里,借着祷告、敬拜、献祭、赞美等属灵的操练,进前到至圣所里,在至圣所里与神,就是我们的天父亲近,与祂交通,倾听祂的声音,接受祂的恩典和光照,让我们从祂得着供应、安慰、建造和鼓励。我们被造是为了做神的器皿,盛装祂,被祂的荣耀充满,成为祂的丰满,但是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个根本的目的,而是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忙碌而忙碌,那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因此神特别为以色列设立这个安息日的原则,甚至刚开始设立这个原则的时候,有人在安息日出去捡柴,都被耶和华命令摩西让以色列人用石头打死他,从而给以色列人立为警戒。
如果人们都能够遵守安息日和安息年的原则,就不需要设立禧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安息日的原则是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安息年的原则是,六年要耕种,第七年要安息,不仅人要安息,地也要安息。地在安息年出产的,可以给以色列人做食物,也可以给以色列人的仆人、婢女、雇工、寄居的外人做食物,也可以给以色列人的牲畜和地上的走兽当食物。但是问题是如果不够怎么办?耶和华说,会命令地在第六年出产三年的出产,能够供应以色列人到第八年的时候,都能够吃陈粮。
如果按照这个循环下去的时候,以色列人一直不需要愁没有吃的,但是人的光景并不总是那么好。就是有的时候,以色列人开始穷乏,就渐渐把地卖了,以色列人的地在圣经中预表我们从神得着的基业,在新约中可以预表我们从神得着的信。当我们穷乏到一个地步,把从神来的基业都卖掉了,甚至再穷乏到一个地步,连自己都卖身为奴了。在旧约中,以色列人是卖身给其他的人做奴隶,在新约中的意思是,我们把自己卖身给罪做奴隶。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安息日的原则和安息年的原则都没有守住,我们就失去了神对我们所应许的祝福,就好像路加福音15章的那个浪子一样,把家业都挥霍光了就渐渐贫乏起来,最后落到吃豆荚都没有办法吃的地步。这就是失去在神里面的基业,卖身为奴的光景。
这个时候就需要神来干涉了,因为我们已经无力自拔了。因此神在这里预先考虑到人的软弱的光景,就规定地不可以永远卖断。一个人卖了地之后,可以赎回,如果他没有能力的话,他的亲戚可以帮他赎回。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赎回的话,到了禧年的时候,所有的被卖的土地和奴仆都要赎回,获得自由。这是神对以色列人的规定。
当我们人深陷罪恶之中无力自拔的时候,耶稣基督、神的儿子来的时候,就宣告神的禧年的来到。路加福音4章记载说,当耶稣受了魔鬼的试诱并且得胜之后,在圣灵的能力里回到祂的家乡加利利。在安息日的时候,到了犹太的会堂,有人把以赛亚的书卷递给祂,祂就打开一处上面写着: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膏了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去宣扬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复明,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宣扬主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节)
然后路加福音4:20-21节继续说:
“于是把书卷卷起来,交换堂役,就坐下,会堂里的众人都定睛看祂。祂就对他们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基督是神预备给我们的禧年,是帮助我们脱离堕落已久不能自拔的光景,是神应许亚当的“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的救恩。
那有人或许会说,我已经得救了,这个原则还能适用在我身上吗?是的。我们下面来看一处经文。
我们得救之后,犯罪或者堕落,并不会失去我们的救恩,因为救恩之信是来自于神的,就好像利未记25章23 节特别说,地不可卖断,因为地是耶和华的。在圣经里,特别是彼得后书第一章1节,特别清楚地说明,这个信是从主来的,好像以色列人从神得着美地一样。彼得后书1:1节说:“耶稣基督的奴仆和使徒彼得,写信给那些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与我们分得同样宝贵之信的人。”彼得说话的口气,好像以色列人从神那里得着了自己的一份美地,那么在耶稣基督的义里,我们也分得同样宝贵之信。换句话说,这个信好像以色列人得着的一份美地,虽然在数量上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质量上是同样宝贵的。
我们从神来的信,使我们得救之后不至沉沦,因为主耶稣也自己说过,没有人能够把我们从天父的手里夺去。我们的救恩不会失去的,但是并不是我们与神的交通不会中断。就好像一个悖逆的儿子,离开父亲之后,他依然在生命上还是他父亲的儿子,但是他和他父亲的交通却中断了。同样,我们即使得救之后,如果我们背叛神、远离神,脱离安息日的原则,我们虽然在生命上不会失去我们的救恩,但是我们在交通上却会和天父的交通隔绝,我们会失去因此而来的生命、平安和喜乐。
因此在有人提出关于利未记25章29-30节的疑问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回答他们的。29-20节说:“人若卖城内的住宅,卖了以后,一年之内可以赎回;他一整年内有赎回权。若在一整年之内不赎回,这城内的房屋就定准永归买主,世世代代为业,在禧年内也不得出买主的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就是,城内的房屋是人自己后来建设的,并不是好像耶和华给的美地一样是完全属于神的,这里有人们自己的劳苦在内。因此这个城内的房屋可以说,好像是我们在得救之后,在主里对神的经历,是我们从神来的额外的丰富,也会让我们得着奖赏。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救恩之乐,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救恩,只是说我们失去了因为与主的交通而带来的喜乐、平安等。这个不难理解,比如说,多少基督徒因为缺少与主的交通和亲密的关系,和世人一样的焦虑和忧愁,没有多少的喜乐,这就可以说,是这里的城内的房屋卖掉之后无法赎回的一幅图画。我们常常说,昨天对主的经历不能替代我们今天对主的经历,就好像我们不可能说昨天吃过早饭了,今天就不吃早饭了。亲近主、祷告神是每天的功课。比如说,我们昨天祷告了,今天没有祷告,后天再开始祷告或许我们还是很快可以进到主的同在中。但是如果我们昨天没有祷告、今天没有祷告,甚至很久没有祷告了,我们发现我们再有难处的时候来祷告神的时候,发现很难很快进到主的同在中。因为我们的操练生疏了,我们之前学习积累的功课也丢失了。中国人说,如果你一天不练习书法,你自己知道;你如果两天不练习书法,你的家人就知道了;如果你三天不练习书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如果换成现代的语言就是,如果你一天不练习钢琴,你自己知道;你如果两天不练习钢琴,你的家人知道;你如果三天不练习钢琴,全天下的观众都知道了。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是无论如何,你如果是一个钢琴家,你必须是每天要练习钢琴的,你如果一段时间没有练习,虽然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至少专业人士一听就知道你是生疏了。你糊弄了别人,你糊弄不了专业人士,你也糊弄不了自己。
我们基督徒与神之间的交通的功课,就好像练习书法和钢琴一样,是每天都不能间断的。它就好像我们建筑的房屋一样,是神的居所,是神的帐幕,是我们与神同在的地方。保罗在圣经上明说,我们是神的耕地,神的建筑。我们的灵就好像一个至圣所,我们的魂就好像圣所,我们的身体就好像是一个外院子。换句话说,我们这个三部分的人,就是一个小小的帐幕,神居住在其中,我们也借着在基督里与神的交通,借着圣灵来建造这个灵宫。彼得也说到,我们是活石,我们也是君尊的祭司体系,慢慢地建造起来成为神的圣所。我们每个人都在建造一个房屋,这个房屋的集大成和这个城的集大成就是新耶路撒冷,那里是一座城,城中却没有殿,因为整个城就是殿。我们在建造新耶路撒冷,但是启示录里面明讲,有些人就是万民在城外,却不在城内,只有那些袍子洗净的人才能进城。我们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概略地猜测,有些人是在城外的,他们也活着,也还会生病,因为城内生命树上的果子是给一些人吃,但是树上的叶子却是医治万民。
我在重复,我们一旦得救,我们在基督里的救恩不会失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基督里的奖赏不会失去。我相信,有些人因为松懈,不好好经营建设自己的房屋,就是不好好在主里耕耘、与主交通,有一天会失去神的奖赏。这个圣经中讲到的地方多了,比如五个愚拙的童女的故事,和把一他连得金子埋藏起来的仆人的故事,他们不一定失去了救恩,因为他们都称呼主为主,但是他们或许失去了奖赏。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就可以解释说,为什么这里的经文说到,卖了地可以赎回,到禧年的时候可以归回个人,甚至卖身为奴都可以得自由。但是卖了城内的地,却只有一年可以赎回,过了这个时间,甚至到了禧年都不能赎回了。神是公义的,神的恩典让我们不会失去我们的救恩,但是神的公义却只能奖赏那些配得祂奖赏的人。是不是呢?
25章31节提到,“但房屋在四围无城墙的村庄里,要看如乡下的田地一样,可以赎回;到了禧年,要出买主的手。”这里为什么又和前面不一样呢?我的理解是,这是属灵经历的不同。我们常常说,越接近神,神的要求越严格。这里的无城墙的村庄,好像基督徒在外院子的经历。一个初蒙恩的人,偶尔不顺服神,和一个神大用的仆人摩西,不顺服神,神的对付是大不一样的。比如说,如果你刚刚得救,发了一次脾气,可能过几天神就饶恕你了,甚至神还来安慰你。但是你如果是摩西的话,发了一次脾气,在神没有发脾气的时候他对以色列人发了一次脾气,却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了进入美地的机会。那你说,为什么大家受到神的惩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呢?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圣经提到摩西是认识神的法则的人,他是在至圣所里与神面对面说话的人,他认识神的圣别,但他乱发脾气就是不尊重神,因此神十分生气。就好像我们今天外人说我们什么,没有亲人说我们什么那样让我们如此生气。在城里的房屋预表我们好像摩西一样,在主面前更深的经历,而在田野无城墙的村庄的房屋,则好像我们初阶的基督徒,在主里面比较幼嫩的经历。对于幼嫩的生命,神的对付的原则是恩典比较多,但是对于需要更加成熟的生命来说,神对付的原则是管教比较多。哪有神不管教人,就好像父亲不管教儿女的事呢?世上的父亲尚且照着认为好的事情来管教他的儿女,何况众灵之父不也更要管教祂的儿女吗?
25章32-33节说到利未人的不同情形,这里的经文说:“至于利未人所得为业的城邑,其中的房屋,利未人有永久的赎回权。那可以从利未人赎回的,就是利未人得为业之城内所卖的房屋,到了禧年要出买主的手,因为利未人城邑的房屋是他们在以色列人中的产业。”这里为什么又有不同呢?这里的经历,讲到的是奉献给主的经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美国大布道家慕迪,曾经因为神的呼召和自己的学历比较低之间的矛盾犹豫不决,后来听到一个英国布道家说,看啊,一个完全奉献给神的人,看神如何会、也将能使用他改变世界。这句话大大鼓励了慕迪,让他脱离了对自己学历不够的自卑,成为一个完全奉献给神的人,也被神使用大大改变了世界。对于慕迪这样奉献给神的人,他们在学习服事神的时候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失败的,但是神应许他们,无论他们失败,也是失败在主的手里,他们即使跌倒,也是跌倒在主的怀中,因为他们是奉献给主的人,主要亲自负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是一个奉献给神的人,荣辱失败甚至得失都是不重要的,因为我们完全将自己的主权交给了神,神自然会负责。其他的不是利未人或者拿细耳人的人,他们并没有完全将自己的主权交给神,因此神并不完全担负他们的责任,他们也要自己担负自己的责任。但是神完全担负利未人的责任。
但是神在34节,也特别嘱咐利未人不可出卖他们各城郊野的田地,因为那是他们永远的产业。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即使是利未人,奉献自己给神了,我们也不能放纵,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做的,不能把神给我们的产业出卖掉,不能好像以扫一样,为一碗红豆汤出卖了自己长子的名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