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在读民数记27章,开始不太明白西罗非哈的女儿要分地的故事,和摩西被耶和华命令不可进入美地的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后来到我们读经最后的时候,才似乎有一些明白。就是摩西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可能和他在他第二次击打磐石的时候,可能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没有尊耶和华为圣。什么是尊耶和华为圣呢?就是在第二代以色列人面前,正确代表神的恩慈和怜悯的心情。虽然这里并没有记载摩西像第二次击打磐石那样急躁,但是或许他忽略了西罗非哈的女儿们?这两个故事都是在揭示神怜悯的性情。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本章第二节,“站在会幕门口,在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众首领与全会众面前,说…”这句经文其实很有意思。让我一个用现代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这次美国的选举中一些州的右派人士认为选举不公正,开始在地方法院进行控告,但是没有人接案子,才到最高法院控告,但是最高法院也不接案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地方法院控告,然后才逐步升级到最高法院的。
记住,这里会幕门口,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众首领和全会众面前,这个可能是一个很严肃的聚会。不仅是在会幕门口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场所,而且摩西、祭司以利亚撒、众首领和全会众都聚集在这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聚集?这里并没有提出。是他们专门为了解决西罗非哈的女儿的问题而有的特别的聚集吗?似乎不是。好像是西罗非哈的女儿利用这样一个场合,把她们的问题提出来。无论如何,这里类似上诉到最高法院的情形。
在这之前有没有上诉地方法院的情形?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有没有在玛拿西支派内申诉?有没有请求玛拿西支派的首领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通过私下的渠道反应到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那里?圣经虽然没有记载,但是按照任何的常理,都是可能的。
因此如果我们这个推测是有可能的话,那么这个事情和摩西的失败还是有联系的。摩西在第二次击打磐石那里犯的错是什么?就是没有尊神为圣。摩西知道神的法则。神的法则是什么?神的法则就是不轻易发怒,满有恩慈,对待爱祂的人祝福千代万代,对待恨他的人,绝对不以他们为无罪,必要追讨他们的罪,自子及孙,直到三四代。我们之前提到了,当摩西对待可拉的背叛并陈明给神的时候,神严厉审判了可拉。但是当第二代人也背叛抱怨的时候,摩西同样陈明给了神,但是神并没有严厉审判第二代人。这个可能是摩西发怒的原因之一。摩西不应该发怒。第一代以色列人代表的是我们的旧人,第二代以色列人代表的是我们得救后新人肉体的软弱。两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摩西对第二代以色列人缺少怜悯,说了急躁的话,那么这里处理事情可能至少是不够柔细了。如果摩西足够柔细的话,他就应该在西罗非哈上诉到最高法院之前,就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在玛拿西支派的西罗非哈没有得到土地的时候,他如果听到的话,那个时候就应该寻求神如何处理。但是他没有。虽然他最后也是陈明给耶和华,但是神在这里陈明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之后,立刻提出摩西不顺服神的事情。难道是偶然吗?虽然这里也把摩西的领导责任转换为给约书亚了,但是并没有马上把真正的权力转换给约书亚,而且摩西依然带领以色列人还完成了很多的行程。民数记从27章到36章都是在讲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的事情。而且摩西的死是记录在申命记34章,从圣经的记录至少还有44章的圣经之后才提到摩西的死。
可以说,圣经记载到这里,还有一大把的时间来提到摩西不顺服神的事情,而不一定在这里西罗非哈的女儿提出分地的请求之后,立刻提出摩西违背神的这件事情,并且审判摩西不能进入美地。这件事情和西罗非哈女儿分地一定有关系。这个关系在哪里呢?就是神对摩西的审判。这就是神对西罗非哈的这件事情,以及摩西处理这件事情,对摩西的一个评判。虽然摩西可能没有那么急躁,但是可能疏忽了。摩西疏忽的原因在哪里呢?
像一切的首领一样,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有各样的难处和拦阻,这些难处和拦阻都会让我们不得不谦卑。大卫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当扫罗在那里逼迫大卫的时候,大卫不但没有杀死扫罗,反而敬畏扫罗并谦卑在神的面前,承认扫罗是神的受膏者。但是当大卫平定国家并且征服仇敌以后,他就在拔示巴的事情上犯罪了,杀死了乌利亚。大卫第二次犯罪,数点以色列人,约押也反对他,但是圣经明明记载说,王的话压过了约押的话(历代志上21:4)。如果约押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拦阻大卫,就可以帮助大卫避免犯这个罪。
同样,摩西虽然是神最伟大的一个仆人之一,但是他也需要配搭。他的哥哥亚伦和姐姐米利暗在和他一起的时候,给了他不少的难处。这些难处反而让摩西在神面前变得谦卑,因此在亚伦和米利暗攻击摩西的时候,圣经特别称呼摩西为世界上最谦卑的人(民数记12:3)。耶和华也亲自出来替摩西说话,责备亚伦和米利暗。但是到了这一章的时候,米利暗和亚伦都死了。和摩西同在的人是亚伦的儿子、祭司以利以撒,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之外,可能其他第一代的人都死掉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摩西成了绝对的权柄。在以色列人眼里,他就好像是神一样。以色列人在慢慢把摩西变成一个偶像。我相信,虽然摩西本人因为认识神,并没有这个动机。但是以色列人的确在这样做了。等到主耶稣来的时候,很多以色列人都不接受耶稣基督,反而说他们只接受摩西。可见,那个时候,摩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在渐渐变成以色列人的偶像。
所以神必须管教摩西,虽然摩西不一定要高举自己,摩西的错误可能也不是那么大,但是在神的眼中,却是很严肃的事情。神对祂大大使用的人管教也非常严格。保罗因为从神得到的超级的启示,还有一根从仇敌来的刺在他身上。他三次求主,主都没有许可挪去,而只是说恩典够他用的。
西罗非哈的女儿的问题说明,只要是在基督里应许的,我们凭着信心和祈求都能得着。但是摩西的问题说明,我们服事神的人,千万不能错误代表神和抢夺神的荣耀,神的审判是严厉的,没有余地的。无论你是摩西还是大卫,神的管教都不会改变。
本章第一节特别提到西罗非哈的家谱,以及他有五个女儿。这个五个女儿来到摩西和众人面前,首先还不是来为自己争夺产业,而是为了父亲的名分。这五个女儿在会众面前陈明了他父亲是在罪中死的,虽然不是和可拉的背叛有关。旧约的以色列男子死在罪中之后,的确会给他的产业带来危险。因此这个故事,其实是神为了后代同样的案例设定一个原则。比如,路得的公公和先生以及哥哥都在摩押地死去了,拿俄米带着路得回到犹大地。她们不仅失去了丈夫,也没有儿子,因此就失去了在以色列中的产业。但是因为这里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祈求保守她们父亲的名分和产业,耶和华因此设立的原则,就最终帮助路得和拿俄米赎回了她们的产业。那次帮助赎回她们产业的是她们的亲人波阿斯。但是波阿斯在帮助赎回他们亲人的地和娶了路得之前,必须给另外一个更亲的亲戚机会这样做。但是那个亲戚因为担心这样有损于自己的产业,就拒绝了。因为如果他必须娶路得,生了儿子并不归自己,而是归给路得的公公和先生,因为他们没有后代。
这是一幅图画,预表我们这些在罪中失去了我们的产业(就是神自己)的罪人,有一天无法赎回自己,而基督在禧年里来宣告救赎的福音,让我们归回我们的产业。祂是我们的兄长,是我们的亲人,因此祂能够赎回我们,把我们的产业(神)归回我们,我们也归回我们的产业(神自己)。
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是出于约瑟支派的,基督是出于犹大支派的。看似这里的故事与基督的出生没有关系,但是其实是有关系的。这里设定的原则,帮助路得能够最终被波阿斯赎回,之后他们生了俄备得。俄备得是耶西的父亲,而耶西是大卫的父亲。而大卫是基督的先祖。因此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预备基督的显现和救赎。
这里耶和华对摩西说,如果人若死了没有儿子,要把产业给女儿们。如果没有女儿,就给他的弟兄。如果没有弟兄,就给父亲的弟兄。他父亲没有弟兄,就给家族中最近的亲属。这个规定最终成了路得蒙救赎的道路。
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做的事情,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虽然她们的父亲犯罪并死去了,但是神的怜悯是极其广阔的。在旧约中是如此,在新约中更是如此。我们有基督作为我们的亲人来救赎我们,因此我们要坦然无惧来到神的面前祈求怜悯和恩典。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在我的名里无论求什么,我必作成,叫父在子身上得荣耀。你们若在我的名里求我什么,我必作成。”(约翰福音14:13-14)耶稣还说,“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也住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些话感到困惑,因为在基督徒的经历中,有一些祷告并没有得着答应。圣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摩西多次祈求耶和华让他进入美地,但是神拒绝了,并且让他不要再提起。保罗也多次祈求神挪去他身上的刺,但是主并没有这样做,只是说祂的恩典够保罗用的。
如何理解这些矛盾?这就是我们感觉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的故事和摩西不能进入美地的故事一起放在这里的原因,就是我们必须认识这两件事情在原则上的不同。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认识神的怜悯和神的公义之间的区别。
首先,西罗非哈在罪中死去,以及拿俄米的先生和两个儿子在摩押地死去,都是出于神公义的审判。但是神答应西罗非哈女儿的请求,并且设立了亲人可以救赎失落的以色列人的原则,以及拿俄米和路得最终获得的救赎,是出于神的怜悯。正好像,耶和华在像摩西显现的时候说的话,“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34:6-7)这是神的法则,这是神的性情。摩西非常知道这件事情,因此他在处理第二代人要水喝而抱怨的时候,应该对以色列人满有怜悯和恩典,而不是急躁和愤怒。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摩西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新约中保罗却立下了很好的榜样。他所建立的哥林多教会的人对他有很多的抱怨和批评,甚至犯了很多的罪,包括娶了继母这样淫乱的罪。保罗也非常生气,但是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时候,却非常有怜悯。他虽然对哥林多人说,将淫乱的人从他们中间除去,甚至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旦,使他的肉体受到败坏,好叫他的灵在主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5:1-5)。但是在保罗听说哥林多的信徒悔改之后,他马上改变了他的口气。他请求哥林多的信徒饶恕犯罪的人,他也饶恕了他们,免得这样的人或者忧愁太过,就被吞灭了。免得我们给撒旦占了便宜,我们并不是不晓得他的阴谋(林后1-11)。
保罗在林前4:18-21节还说:“有些人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就自高自大,然而主若愿意,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能力。因为神的国不在于言语,乃在于能力。你们愿意怎么样?是要我带着刑杖,还是要我在爱和温柔的灵里,到你们那里去?”这里说到,一些人因为保罗不在就自高自大,保罗说,神的国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能力,甚至刑杖。这就是说保罗有从神来的权柄和能力来审判他们,就好像摩西有神的权柄来审判以色列人一样。但是保罗在这里的态度非常谦卑,问哥林多人他们到底愿意保罗在哪个情形里去?其实,保罗是在控制自己并保持谦卑,在怜悯中恳求哥林多人悔改。
无论是摩西,还是保罗,或者今天在教会里做属灵领袖的任何人,都会面临这样的考验。就是他们会碰到人抱怨甚至误会他们的情形,我们的反应就会映射出我们对神的法则的认识,和神的生命在我们身上的彰显。我们必须认识神是怜悯和恩慈的。我们在面对抱怨和反对的时候,就是我们彰显神的生命在我们身上的最好机会。我们越有神的恩膏和神的权柄,我们就应该越有神的怜恤和恩慈的性情。如果我们失去了神的怜恤和恩慈,我们就失去了神赐给我们的权柄。我们的权柄的大小,在于我们里面彰显神的怜悯的大小。
当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当祂看到人流离失所好像羊没有牧人一样,祂就动了怜悯的心,无论是祂看见盲人(路加福音18:35-43)、或者祂看见麻风病人(马可福音1:41),祂都动了怜悯,这都是神的性情最好的彰显。
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的故事,揭示的就是神这样怜悯的心肠。路加福音1章78-79说,“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
摩西的故事说到,如果我们服事神的人,不能在服事中展示这样神怜悯的心肠,在神眼中就是“不尊神为圣”,因此要受到严厉的管教。
如果你把神对摩西严厉的管教,当做你不能祈求神的怜悯,而担心神不会答应你的祷告,就完全搞错了。这就中了仇敌的诡计。这两个故事都是说到神的怜悯。如果你是西罗非哈的女儿们这样的情形,要坦然无惧来到神的面前祈求神的怜悯。如果你是摩西这样服事神的人,我们要在凡事上彰显神的怜悯,好尊神为圣。我们越在服事中彰显神的怜悯,我们就越有神的权柄。但是我们如果失去了神的怜悯,我们也会失去神的权柄。 希望这两个故事的关系,帮助你更好理解什么是神的怜悯,以及如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神的怜悯。我们祝福你能够坦然无惧来到神的至圣所前,求恩典和怜悯,得到应时的帮助。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