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四章,说到几种不同的情形中使用了不同的祭物。首先祭司和全会众犯罪是献上公牛,并洒血在金香坛的四角并在至圣所的幔子那里弹血七次;但是后面的官长犯罪是献上公山羊,民众个人犯罪是献上母山羊或者母绵羊羔,而且这两个都是洒血在外院子的铜祭坛那里,不是在至圣所的幔子那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呢?祭物大小的不同和洒血地点的不同,预表我们不同程度的罪需要不同程度的救赎。这个图画也预表我们如果除去各样不同的罪的拦阻,我们与主的交通就会更加亲密。主在解决我们与祂之间一些难处的同时揭示了一条加深与祂交通的道路。
祭物大小与洒血地点的不同
4:2节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说,若有人无意中犯了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这里似乎谈到的是以色列人无意犯罪的情形,并且后文提到需要献上公牛作为祭物(4:3)。而4:27节则说,“平民中若有人无意中犯了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以致有了罪过…”,之后则提到母山羊为供物。为什么这里有这样祭物的不同?我们需要看第三节的话。第3节说,“或是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里,就当为他所犯的罪…”。根据2、3节的上下文的逻辑,它的意思是说,无论是某个以色列人或者祭司犯罪,让所有的以色列人百姓陷在罪里。换句话说,虽然这是一个个人,无论是一个普通以色列人或者一个祭司犯的罪,却让以色列人整体都陷在罪里。因此这是严重的罪,需要献上更大的祭物,比如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牛做赎罪祭(4:3)。
后文提到官长如果无意犯罪,需要献上一个没有残疾的公山羊(23);平民无意犯罪,需要献上一个没有残疾的母山羊(28)。我们可以推测,公山羊的价值比母山羊高,公牛的价值比公山羊高。因此,这样价值大小不同的祭物,表明的是,我们犯罪的不同程度需要不同程度的救赎。平民个人无意犯罪,他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官长因为权力较大、影响力较大,因此他犯罪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一个平民犯罪大的多。因此官长犯罪就需要更大的救赎。而如果祭司犯罪,那么祭司作为神的代表,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如民众和祭司无意犯罪,让全会众都陷在罪中,那么也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因此需要献上公牛这样大的祭物。
而且献上公牛祭物,洒血的地点是在本章这样描绘的:“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带到会幕那里,把指头蘸于血中,耶和华面前对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又把些血抹在会幕内、耶和华面前香坛的四角上,再把公牛所有其余的血倒在会幕门口、燔祭坛的基部。”(4:4-6)这里的“圣所的幔子”是分隔至圣所和圣所的幔子,香坛的位置就靠近这个幔子。公牛的血除了要弹在幔子上之外,还要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并倒在会幕的门口和幡祭坛的基部。而官长个人和百姓个人犯罪,洒血的地方则“抹在燔祭坛的四角上,把所有其余的血倒在坛的基部。”这些洒血没有弹血在幔子上,也没有抹在香坛的四角。换句话说,这些洒血的地方靠近外院子。
这些洒血地点的不同也表明,我们犯罪的程度不同,需要救赎的程度也就不同。
不同的罪需要不同程度的救赎
约书亚记7章记载了亚干犯罪导致以色列人攻打艾城失败的故事。亚干犯罪了,却让以色列人都陷在罪中,因此争战失败。亚干一个人犯罪,而最后给自己的家族都带来审判和灭亡的结局。约书亚7:24节说,“约书亚对亚干说:“你为什么给我们惹祸呢?今天耶和华要降祸给你。”于是,以色列人便拿石头打死了他和他一切的人畜,将其烧毁。”可见,一个人犯罪会把全会众带进罪中。
有些人的罪是干犯外院子的罪、有些的罪是干犯圣所的罪、有些是干犯至圣所的罪。约翰书信里提到我们不要替那些致死的罪祷告(约翰一书:5:16-17)。亚干犯罪、乌撒被击杀、使徒行传得罪圣灵被击杀的夫妻、不肯悔改的犹大,这些都可能是犯了死的罪。所以他们受到严厉的审判。希伯来书也讲到耶稣的血不仅洁净了地上的圣所,也洁净了被污秽的天(希伯来书9-10)。这也说明有的罪,比如撒旦的背叛,甚至污秽了天,干犯了天的至圣所,因此受到严厉的审判。
但是利未记四章描述的图画都是针对无意犯的罪,这些是可以救赎的,但是救赎的祭物的程度,根据我们犯罪带来破坏的程度而不同。很多人犯了干犯外院子的罪,只需要献羊就可以,而且血只需要洒在外院子的祭坛那里。比如税吏、妓女犯的罪,或许都是干犯外院子的罪。他们的确犯罪了,但是他们是无意在罪中犯的罪,因为他们还不认识神。所以耶稣对待他们的态度是,把他们当作祂的朋友,并且宣称“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前进神的国”。这里的“你们”是以色列人的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主耶稣说,施洗约翰来了,娼妓和税吏信他,而祭司长和长老却不信他。这些祭司长和长老所犯的罪,或许就是干犯圣所的罪。因为他们认识神,却不信神,也不信神差遣来的耶稣基督。祭司是服事圣所的,而且主耶稣是比殿更大的(马太福音12:6)。他们不信主耶稣,就是背叛神,或许就是犯了干犯圣所的罪。如果人干犯了圣所的罪,就要撒血到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那里。如果人们干犯了至圣所的罪,那么可能被击杀。我们可以从乌撒等人的例子可以看出来。
另外一方面,本章开始提到的献上公牛的祭物,也可以预表赎罪祭中针对我们罪的性情的问题。而后来全会众的公牛、长官的公山羊和百姓的母山羊和绵羊羔则是预表不同层次的罪的行为的祭物。我们犯罪之后,有罪性和罪行的不同。本章前一部分提到的祭司和全会众的罪、以及后来个人的犯罪,可以分别代表赎罪祭的罪性和罪行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督一次永远除去了我们的罪的性情和罪的行为,这是在灵里成就的实际和真理。但是我们还要在经历中不断经历基督做赎罪祭除去我们的罪行和我们里面罪的性情。前两个例子的弹血是弹在至圣所前的幔子上,后面三个则是在外院子的铜祭坛那里,分别对付的是我们的罪的性情和罪的行为。
除了官长犯罪和百姓犯罪分别献上公山羊和母山羊之外,32节还提到另外一个案例。就是人如果拿一个绵羊羔献祭的话,就需要拿一个母绵羊羔。这里的绵羊羔的价值比母山羊更小。除了不同的罪需要不同的祭物之外,祭物的不同也彰显了神柔细的性情。因为每一个人的贫穷和富裕程度不同,所以神在设立祭物的条例的时候,特别考虑到人贫穷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与主交通程度的不同
为什么干犯外院子、干犯圣所和干犯至圣所的罪,受到的管教和惩罚不同、以及需要的祭物也不同呢?干犯外院子的罪,我们举了妓女和税吏的例子。干犯圣所的罪,圣经中在民数记18:1明确提到。那里指的是,如果有人错误进入圣所或者在圣所错误的服事,亚伦要担当责任。同时还有干犯至圣所的罪,比如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亚比户给神献上凡火(利未记10:1-2),可能就是干犯了至圣所的罪。他们是亚伦的儿子,是大祭司的可能人选,但是他们还不是大祭司,因此无法进入至圣所。而且他们献上凡火,因此干犯了至圣所,被神的火烧灭。乌撒是米拉利的子孙,而民数记4章明确说明米拉利的子孙只能抬扛帐幕外院子的器具,而哥辖的后裔才能抬约柜。而乌撒手扶约柜被击杀,也可能是犯了干犯圣所甚至至圣所的罪。
旧约是图画,新约是属灵的实际。我们交通到这幅图画表明,我们离主越远,你对主的伤害越小。比如很多人在街上不信主,还骂主,对主没有多少的伤害。我所说的伤害很少,并不是说称许他们辱骂主的行为,而是说,你与的连接很少,所以主算你在黑暗里。但是你如果越往里面,越与主连接,如果犯罪,就可能给主带来更多的伤害。好像一对夫妻一样,开始从只是陌生人、到谈恋爱到结婚,到白头,有些话开始说就不是伤害,后来说就不可以。比如一些背叛或者不信任的话语,对于夫妻这个关系的伤害就很大。我们与神之间也是如此。当我们还不属于神的时候,我们所说的话,主对我们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我们肯接近祂,祂就愿意接纳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认识神了,却故意犯罪,神对待我们的态度就不一样。即使我们认识神的人无意犯罪,那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比不认识神的人就更大。这是本章讲述的祭物的大小不同和洒血的地方的不同所预表的。
从生命的经历上来讲,我们越接近主,主对我们的要求也就越高。就好像我们刚刚信主的时候,神让我们对付的往往是外面的罪的行为。但是随着我们与主的交通越深,圣灵会光照我们更多的、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过犯,并且开始让我摸着自己里面罪的性情。
难处以及难处揭示的答案
我们读圣经必须明白一个原则,就是神提出一个难处或者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隐藏了祂对于解决这个难处的一个方法。神不会提出一个问题,而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供备。我们犯罪的不同程度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我们献上的不同祭物的大小和洒血地方的不同,就是神给我们不同问题预备的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我分享了我在地方教会学习的祷告方法,韩国的赵镛基牧师也提到过类似的祷告方法,我们暂且按照赵镛基牧师的说法称它为帐幕祷告法。这个方法就是按照旧约祭司进入帐幕和帐幕内物件的顺序来祷告。在这个祷告方法里,我们先到祭坛认罪,取用赎罪祭。然后再到洗濯盆经历圣灵的洗涤和话中之水的洗涤,这些洗涤带我们到陈设饼的桌子那里,吃主喝主享受主,得着主的加力并进一步得到圣灵的金灯台的光照,然后带我们到金香坛代祷的实际里,而来到至圣所里经历主自己作为光、复活和生命的食物。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些具体的步骤。当我们来到外院子的铜祭坛的时候,我们需要献上祭物,并洒血,来除去我们的罪。这在旧约里的祭物可能是牛羊,但是在新约里却是基督和祂的宝血。当我们在这里得到主宝血的洁净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经历洗濯盆。在祷告的实际经历中,我们就想象自己好像在洒血一样,应用基督的宝血洁净我们一切的罪。我们想到的罪,我们在神面前承认、悔改,然后祈求神赦免我们。接下来的洗濯盆是祭司洗涤自己好预备服事神的地方。这预表我们经历了罪的洁净之后,还要除掉我们从世界沾染的污秽,才能来亲近神。在这里我们想象自己好像在洗涤一样,让圣灵的水洗净我们一起的污秽。当我们经历了这两个步骤之后,我们想象自己来到陈设饼的桌子前,来吃主的饼,而主的话就是我们的食物。我们这个时候可以祷读一个经文,不断默想、咀嚼、宣告,慢慢主的话就发出光来。主的话一解开,就让愚蒙人通达(诗篇119:130)。因此我们在经历里,到达了金灯台的前面。这里的灯光就好像主的话的光照一样,会照亮我们心中的隐情。我们在这里查看自己所思、所想、所作的存心和动机,在主的光照里查验我们的自己。当我们经历了这一步之后,我们就进入到与神更亲密的交通里。我们就会进入金香坛的经历。金香坛预表对人的代祷,在这里我们献上香,而香预表圣徒的祷告(启示录8:4)。我们就会进入到亚伯拉罕的经历里,就是替罗得代祷。当我们与交通到如此亲密的地步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脱离自己,而进入对别人的祷告的负担里。然后我们如果继续与神交通,我们经过幔子进到与神会面的至圣所中,在约柜的遮罪盖上与神相会和聆听神的说话(民数记7:89)。我们如果要经过幔子,就必须再次经历血的洁净,就是本章开始在幔子上洒血所预表的。我们不仅需要脱离在外院子的罪的行为,而且更要对付我们里面罪的性情,好进入与神更深的交通里。在约柜里,有吗哪(预表主作为我们食物,天上的粮)、亚伦发芽的杖(预表复活)、写有十诫的法版(预表主话的光照)。在这里,我们会进一步经历神的供应。
我在地方教会学习的这个祷告方法,常常让我经历到上面讲到的这些神的供应。有人问赵镛基牧师说,祷告常常没有什么可以祷告,他怎么能够祷告几个小时呢?赵镛基牧师回答说,当他运用这样的帐幕祷告法祷告的时候,一步一步从外院子、到圣所和至圣所这样的步骤的时候,很快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我们再回到本章的经文,神一方面揭示了当不同的人犯罪之后,要如何献上不同的祭物。这一方面是神揭示不同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解决这些不同的问题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我们要献上不同的祭物和不同的地方洒血,通过这样的不同祭物的献祭和洒血,来解决我们与神交通之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从而,让我们能够解决拦阻我们与神交通的各种障碍,我们好进入与神更深的交通中。这就是我们读利未记4章的感动。记得,在你生命中有任何一个问题或者试诱的时候,神都已经为你设置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帮助你走出来(林前10:13)。
利未记四章是很好的一幅图画,讲到我们与主交通的不同程度的光景,以及我们如何克服每一种光景中的难处,让我们进到与主更深的交通里。
Recent Comments